软件定义硬件时代(下):操作系统与裸机开发模式对比
裸机开发模式
裸机开发时通常把程序分为两个部分:前台系统和后台系统。
后台系统包含一个无限循环的大循环,循环中调用API函数完成所需的操作。
前台系统通过若干个中断服务程序用于处理系统的异步事件。
一般地,前台是中断级,后台是任务级。
基于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
使用操作系统设计程序时,RTOS的内核负责管理所有的任务,内核决定了运行哪个任务,何时停止当前任务切换到其他任务,这个是内核的多任务管理能力。
多任务管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芯片有多个CPU,多任务管理实现了CPU资源的最大化利用,多任务管理有助于实现程序的模块化开发,能够实现复杂的实时应用。
以下从并发性、模块化、实时性、代码复用性、组件丰富性五个方面对裸机开发与RTOS开发模式进行对比。
- 并发性
裸机开发:在写裸机软件时,不可避免的在主程序中会有一个超级大的 while(1) 循环,这里面几乎包含整个项目的所有业务逻辑。因为每个业务逻辑里面都会有 delay 这样的循环等待函数,这样导致了所有的业务逻辑几乎都是串行起来工作的。这个时候 CPU 就会有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延时函数里,一直在空转,导致软件的并发效率差。
基于OS开发:各个线程在使用delay/事件等待这类函数时,会自动的让出 CPU 给其他有需要的线程,不仅书写 delay 延时函数省时省力,整个 CPU 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,最终提升并发性。 - 模块化
裸机开发:从软件工程的角度,开发时都会强调高内聚、低耦合的原则。裸机的模块化开发难度非常大,模块间的耦合较重。还是刚才 main 函数中大 while(1) 的例子,许多功能都紧紧的挤在一个函数里,不可拆分,模块化开发困难重重。再举一个贴切的例子,在使用看门狗的项目中,如果使用 delay 延时函数,那得注意点,万一延时过长,主函数来不及喂狗,看门狗就被触发了。一个简简单单的 delay 还得考虑喂狗功能,由于无法模块化,裸机开发时操的心太多了。
基于OS开发:使用了操作系统以后,整个软件的工作被拆分成了由多个任务来构成(也会被称为线程),每个线程有自己独立的运行空间,即线程堆栈,这个时候每个线程你玩你的,我做我的,咱们大家互不干涉,模块化程度得到很好的提高。 - 实时性
裸机开发:软件的实时性在一些领域会有一定的要求,软件的每个步骤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被触发。工控领域就是最常见到的场景,如果实时性无法保证,机械设备可能就无法按照指定时序的要求去动作,以至于发生机械事故,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。回过来接着看裸机软件,如果软件变得庞大以后,可以想象到,主程序中那么大的一个 while(1) 循环,代码耦合严重,到处都是 delay 延时,要保证实时性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基于OS开发:各个线程都有不同的优先级别,重要的线程可以设为高优先级,不重要的线程可以降低优先级,做好全局的统筹规划后,这样整个软件的实时性也能得到保证。 - 开发效率及复用性(代码复用性)
裸机开发:可复用性与模块化程度有直接的关系。没有人愿意做重复性的工作,同样在写代码时,也想着尽可能少写一些功能相似的代码。但由于硬件的碎片化(各式各样的芯片),想要让同样的代码,在裸机环境下同时适配不同的硬件,难度非常大。这样也就导致了裸机的代码会过多的依赖于底层硬件,重复造轮子的过程不可避免。
基于OS开发:操作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抽象接口层,对很多常见的软件功能进行了封装、抽象,比如:信号量、事件通知、邮箱、环形缓冲区、单向链表/双向链表等等,这些功能拿来即用,对于开发者非常方便。此外,操作系统通过统一封装一套标准的硬件操作接口(一般称为设备驱动框架)解耦软硬件,让同样的程序可以跑在不同芯片中,解决由于更换芯片带来的重复造轮子问题。 - 组件及中间件(组件丰富性)
很多高级组件必须得依赖操作系统来实现。比如在各个操作系统上适配一个开源的FreeModbus主机协议栈非常容易,但若尝试着适配裸机时,就会发现难度重重,有一些函数在裸机上实现起来非常复杂,而且针对于不同的裸机环境,几乎没有通用性可言,非常耗费精力。
生态的丰富带来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使用操作系统所带来的软件可模块化、重用性的提升,也使得我们在做软件开发时,可以封装一套基于操作系统、适合嵌入式的可重用组件,这些组件不仅可以用在自己的项目中,还能开源出来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嵌入式开发者,把软件的价值最大化,避免重复造轮子。